应激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生理反应,是动物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和自身营养缺乏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处于应激状态的动物常常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外界的变化包括:ph、温度、盐度、溶氧、有毒物质的进入、饲料的转换、细菌病毒滋生、噪声污染等。当少量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n/p、抗生素、消毒剂、杀虫剂、重金属等)进入池塘后,机体尚能自己抵抗毒素的危害对虾会出现应激,当有毒物质的量超过对虾的承受范围时出现的反应即为中毒,中毒常常造成对虾机体受损,甚至死亡。
对虾应激反应的症状
1、大触须,尾扇变红,胡须变红,虾体色发红!
2、吃料突然减少或者突然停止不吃,沿着虾塘周围巡塘会发现有些虾在浮头游动。
3、在巡塘的时候对虾容易受到惊吓,跳出水面。
4、有时候会出现趴边的虾,捡起来会发现有黄腮,断须这类症状。
对虾出现应激的八大原因
这是对虾出现应激反应的大体症状,对虾应激反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原因一:水色突变,如倒藻,水色变清,或者藻类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水色过浓。
原因二:天气突变,如短时间内突遇强烈冷空气,台风,暴雨,连续阴雨天,冷热温差大等极端天气。
原因三:季节转换,春夏交替,秋冬交替。
原因四:使用刺激性较大的杀虫剂,杀藻药(在蓝藻爆发的时期会使用杀藻药进行控制蓝藻)如硫酸铜,硫酸锌,或者大剂量使用含氯制剂消毒药,都会让对虾产生剧烈的应激性反应。
原因五:过塘(就是标粗苗捕捞以后放入另一口塘)。
原因六:一次换水或加水太多,(超过30%-50%)
原因七:溶氧,盐度,温度,酸碱度,等水质因素急剧变化。
原因八:养殖中途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在虾塘中抓掉一部分虾(原因可能是虾苗成活率太好,导致密度太高,或是大小不均匀等等),导致剩余对虾产生应激反应,造成大面积退壳,虾体发白,不吃料,巡塘会发现有对虾趴边死亡。
正确抗应激
疾病,预防为主;应激,防抗结合。怎样才能真正的减少对虾应激呢?
1、养水很重要
优良、稳定的藻相(以硅、绿藻为主,鞭毛藻为辅,大小型藻类共存),可保证充足的溶氧、分解有害物质、提供饵料生物。但是实践中水质往往不稳定,有害蓝藻、鞭毛藻水华频频出现,硅藻、绿藻易死亡,对虾经历水变带来的多重应激。所以,看水施肥、慎重择肥、合理配肥,使水体稳定,才是减少应激的出路。
2、改底要跟上
对虾生活在底层,营造一个优良的底部环境对预防应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养殖过程中,随着污染的加大,底脏、底臭、底热、底酸、底分层等一系列问题都接踵而至,对虾上浮易跳、开增氧机就水臭,使对虾承受着巨大的应激。所以,坚持定期使用底改剂,将底层有机物转化成藻类的营养盐循环利用。
3、保健是保障
对虾拥有好的体格是成功养殖的基础,它意味着耐低氧、抗应激的能力强。重视内服保健的养殖户养出的虾往往长速快、体色亮、活力强,各式的保健类药品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养殖过程中经常伴饲投喂胆汁酸等,提高对虾体质、强化抗应激能力。
4、用药需谨慎
市场上防病、治病的药物琳琅满目,建议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并仔细鉴别;另一方面,要对症下药,注意用法及用量,尽量减少副作用;谨慎消毒、杀虫,保护生态环境,养殖中不使用或少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药。
5、溶氧是关键
成功养殖,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溶解氧。溶氧高时,水体净化代谢能力强、对虾相对安静,特别是养殖中后期,要尽可能的提高溶氧,预防对虾应激及防病非常重要。
三种隐性应激
对虾养殖过程中一些比较常见的操作、持续高温天气等很容易造成对虾潜在的隐性应激,这些应激较为隐蔽,造成的危害较慢,往往不易察觉,但这些细节处理好往往能够有效提高成功率。
一、加水应激
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会有加水操作,经常遇到养殖户加水就出问题的,尤其是养殖前期的池塘,而有的养殖户加水却成了常态,效果反而出奇的好。尤其是第一次添加水源,外源水源与池塘差别较大,加上对虾蜕壳期等,往往添加少量就会造成较大水质变化,从而引起对虾出现问题。
因此建议前两次加水少量添加,最好泼洒“vc”等抗应激产品。等虾有了适应,再逐渐加大换水量。加水时水质清瘦时选择白天添加为好,水质较肥,透明度低,鞭毛藻类较多者尽量选择晚上添加水为好。有蓄水塘的客户尽量蓄水塘也选择肥水调水工作,这样添加水更有保证。
二、高温应激
虾塘普遍出现高温现象,高温导致强光藻类疯长,而这些藻类又极易衰败,对虾摄食这些藻类很容易出现空肠空胃现象,如华南区域普遍害怕高温季节老绿水,红水等。因此避免此类水质的出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往往上层水面水温能够达到35℃,因此建议合适区域,尤其是冬棚养殖区域,可以利用冬棚硬件采取搭遮阳网,能够有效降低表面水温,不易倒藻,泡沫少,有利于稳定水环境。
三、缺氧应激
对虾养殖过程中对溶解氧要求在3ppm以上,白天往往溶解氧充足,但到了晚上由于水浓、底脏等原因导致虾塘底部溶解氧急剧下降,尤其以裸藻甲藻为主的池塘溶解氧更低,虾在低氧条件下易出现伏边、爬沙,用手电筒照射易跳塘,即使白天也会出现暗浮头现象。
溶解氧底的池塘氧化还原电位低,有毒有害物质往往增长较快,几天的暗浮头或者爬边就会造成病菌感染,从而导致虾发病。因此养殖过程中要在关键时期检测池塘底部溶氧,譬如大量倒藻的晚上,虾出现蜕壳的晚上、消毒之后的晚上、泡沫较多的晚上等等,
总之,虾塘这类应激相对较慢,不易察觉,但如果防控不到位的话,往往是导致爆发性疾病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