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在生物课堂上会观摩到人体骨骼结构图,甚至一些骨骼模型,那时候的我们就已经知道,人的骨骼好像就是米黄色或者米白色的,而牙齿就应该是白色的,而且摸上去都是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除了排齐牙齿,中山牙齿矫正更重要的是解决牙齿之间不良的咬合关系,“在儿童生长发育期,像下颚突出这样的口腔异形,及时矫正可以解决由此带来的某些口腔不良习惯。
说牙齿比骨头硬吧,用力一拳就可以打脱牙齿,说骨头比牙齿硬吧,我们平时生活中不是常常用牙齿咬猪骨头吗?那些断定牙齿比骨头硬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确实,牙齿和骨骼相比,肯定还是牙齿更硬。牙齿虽然小巧,但是在整个人体器官中就数它最坚硬了,牙齿是我们对食物进行最初加工的重要器官,如果没有牙齿,就没有接下来的消化吸收、能量转化乃至机体活动。
人的牙齿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个部分,最坚硬的是覆盖在牙冠表面的牙釉质,即珐琅质。牙釉质含有96%的钙、镁、磷等化学成分,是高度钙化的组织,它的硬度大大超过钢铁。
牙齿越坚硬咀嚼能力越强,经过训练的牙齿可以承受超乎寻常的咀嚼压力,所以那些牙齿特训过的杂技演员可以表演叼花倒立和空中飞人。
牙齿虽然坚硬,可是各个部分都有可能发生疾病,当牙齿连接的血管神经一旦察觉到牙齿出事了,牙齿敏感或牙齿疼痛就会随之而来了。
所以牙齿一旦生病不仅会让我们感到疼痛、麻痹、发酸、发软,或者有阵阵闪电般的刺痛感,还会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乃至于身体健康成长。
骨骼会骨折,那么牙齿会骨折吗?
骨骼主要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构成。长骨的两端是呈窝状的骨松质,中部是致密坚硬的骨密质,骨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及骨松质的缝隙内填充着骨髓,而且骨髓中的红骨髓还具有造血功能。
当骨骼发生骨折之后,骨密质可以被吸收和重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可以帮助骨骼实现恢复。所以当骨骼发生骨折后可以修复,经过及时及恰当的处理,多数骨折者都可以恢复原来的功能。
而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但是牙骨质不像上述的骨皮质那样可以被吸收,且因为牙髓中所包含的神经、血管和一些结缔组织是没有造血功能的,所以当牙齿折断后一般不可恢复。
然而就像我们常识里所了解的,牙齿和骨骼这么相似,那么它们两者之间肯定有不少关联。对吧?
是的,牙齿和骨骼之间是有一定关联的,有研究表明,有缺陷的成骨细胞会同时导致生物体中骨骼和牙齿发育的缺陷。研究还发现,牙齿和骨骼在演化和发生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理解为哺乳动物中的牙齿和锁骨、颅骨等的来源相同,哺乳动物中的其他骨骼由软骨演化而成。
这就印证了我们对牙齿和骨骼的印象,牙齿和骨骼之间确实有同袍之嫌。
有趣的是,治疗骨折与矫正骨性畸形牙齿之间有相通的原理。
治疗骨折有3个基本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复位:治疗骨折会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矫正骨性畸形牙齿则可以通过外科正牙手术将突出的牙槽骨移位回正常的位置,使牙齿咬合正常。
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要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在采用外科正牙手术移动突出牙槽骨之后,会在口腔内通过使用结扎丝固位,但是一点都看不出异常,不会对美观造成影响。
功能锻炼:骨折治疗后期需要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可以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而骨性畸形牙齿在经过外科正牙手术后,需要循序渐进地恢复牙齿咀嚼功能,比如术后一般3天内吃些软食,3天之后就可以正常进食,5~7天后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当然,矫正骨性畸形并非完全相同于治疗骨折,只是说在原理上有一些相似相通之理。